第二种情况是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
张雷已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建言献策,从《打破绿色发展的体制玻璃门,让分布式能源成为电力市场化的有生力量》、《关于打造国家智慧能源示范城市盐城样板间的建议》、《用能源互联网引领能源体系的分布式转型》到《强化动力电池安全标准,高质量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国家针对动力电池安全性制定了强制性标准,对分布式能源发展也给予了重要支持。我们可以看到,在2050年,风电和光伏将在发电领域成为新的煤炭,动力电池和氢燃料成为新的石油,智能物联网成为新的电力网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保障能源安全、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伴随着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的不断深化,能源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在发电领域成为新的煤炭,动力电池和氢燃料成为新的石油,智能物联网成为新的电力网络。远景科技集团将围绕新煤炭、新石油和新智联三大着力点,致力通过全球科技创新,创造零碳美好世界。人类至此进入一个美好能源时代,实现能源革命的伟大战略构想。第二,《能源法》要为可再生能源设定长期目标和路线图。
为此,张雷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能源法》要为能源革命所展望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设定总体目标和时间表,尤其要设定碳排放净值为零的长远目标。《能源法》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但需要进一步明确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持续提升的比重、绝对数量和时间表,可以为我国能源有序发展营造法治空间,指引相关方针、产业政策、电网规划和能源市场化规则的制订。不论是筹钱或者说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李克强:首先感谢媒体的朋友们在特殊的时期,而且克服了特殊的困难,对中国的两会进行报道。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置身之外。所以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李克强:钱是可以生钱的,用之于民的钱可以创造新的财富,涵养税源,使财政可持续。
应该说应对这场冲击,我们既要把握力度,还要把握时机。但是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和GDP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李克强:你刚才说到有反映我们出台的政策规模低于预期,但是我也听到很多方面的反映,认为我们出台的规模性政策还是有力度的。未来几个月,中方是否会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从更长远看,中方是否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和不断紧张的中美关系?李克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可以说是史上罕见。但是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
经济增长不是不重要,我们这样做实际上也是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发展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最近不少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是负3%,甚至更多。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用视频连线的形式开记者会,我想这个距离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时间有限,请大家提问
其次,当前网络攻击正在向高级威胁过渡,复杂化、组织化、专业化成为网络攻击愈加明显的特征,网络攻击分子会千方百计地寻找网络资产中的暴露面,寻找潜在的安全漏洞,这将带来持续增长的网络安全风险。在技术方面,我们在网络资产安全治理体系的帮助下,进行了全校信息系统备案清查,从而为网络安全检测、信息系统强制备案、反向代理部署等安全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为此,我们基于主动资产测绘、被动资产学习等关键技术能力,推动了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解决方案向2.0时代升级。在本次发布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国网信通公司的嘉宾分享了在网络资产安全治理方面的见解。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在此推动下,通信基础设施中5G专用资产及新增暴露面将快速增长,而IPv6升级也会带来资产基础信息变化与台账更新梳理管控的需求,这需要进一步提升面对新型网络资产的治理能力。其中,网络空间资产探测系统拥有主动资产测绘能力,能够更全面、精确地判断暴露面、精准识别整体风险态势,为行业客户整体安全水平及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网络资产安全治理平台可以被动进行资产学习,梳理合规资产、违规资产及问题资产,建立面向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治理体系。同时,单位网络内部资产相关信息需要进行梳理,以形成总体资产台账并辅助安全巡检,这些都对网络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局指挥能力:提供IPv4/IPv6的包含物联网、工控、安防等23大类、12万种软硬件指纹,15万+漏洞匹配、3000+PoC精准漏洞检测、22个行业的资产精准识别能力,为全网资产风险评估和威胁态势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来源。在原有的1.0版本解决方案所实现的网络资产安全与管理统一的基础上,此次治理方案的升级着眼于新形势下的新威胁,延展了资产梳理的范畴和治理体系,精准识别,精确防御,能够面向新基建等新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网络空间资产安全治理能力。
该解决方案涵盖基于流量学习、指纹探测等技术的全资产治理能力、安全情报能力以及依托协防体系与北向接口的生态合作体系,可以帮助组织构建摸清家底-备案审核-立体化防御-自动化运营-应急响应的网络空间测绘和资产治理体系。具体来说,盛邦安全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解决方案2.0具备以下核心技术: 主被动结合、多维度、高清资产画像能力:盛邦安全能够通过不同维度的协议栈指纹和应用指纹的组合,定位出设备指纹、系统指纹等,进而积累丰富的资产指纹类型,构建强大的指纹识别能力,并根据网络资产的设备类型、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框架、应用程序等特征进行高清资产画像。
盛邦安全技术总监聂晓磊表示,目前,很多组织已经构建了初步的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能力,但是这一能力难以应对新基建下的资产和能力配套、行业全貌画像与安全风险评估、暴露面梳理与协同防护等场景的要求。网络资产安全治理亟需新的进化作为一种以 Web 资产发现为起点,围绕不同属性资产安全需求进行上线前备案审核、运行中监控防护和问题后应急处置的闭环治理体系,盛邦安全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解决方案 1.0 版本将安全与管理流程打通,有效提升资产梳理、风险监控与响应能力。
国网信通公司信息安全处副处长程杰指出:电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网络打击破坏的首要攻击目标之一。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创新会带来更多的网络资产暴露面以及更复杂的资产管理策略。
通过升级到2.0版本,我们全面强化了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能力,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识别并管理新增的暴露面和未知资产,满足行业全貌画像、攻防演练时的暴露面梳理与协同防护、基于网络地图的实战沙盘等场景需求,聂晓磊表示,在生态合作方面,盛邦资产治理体系还与华为HiSec Insight安全态势感知系统高度协同,形成联合治理方案,实现覆盖资产梳理、威胁监控、联合治理、溯源画像的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因此,网络安全治理需要进一步增强资产的发现以及管理能力,不仅要实现主动资产测绘,还要实现被动资产学习,这样有助于建立面向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治理体系,判断暴露面,识别整体风险态势。但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创新的持续加速,以及新基建等战略的推动,该解决方案无法完全满足资产安全治理的需求,亟需新的进化。 精准行业画像能力:基于指纹普查以及基本网络信息进行关联分析与知识图谱,得出网络资产的相应行业画像。
在网络安全政策与规范要求下,相关组织需要对辖区内的网络暴露面或重点单位关键系统的相关资产进行测绘及安全检查。再次,政府、行业、企业监管都对于网络资产安全治理提出了愈发严格的要求。
该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网络空间资产探测系统与网络资产安全治理平台两大部分。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电网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角度看待IT资产,通过暴露面梳理、漏洞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安全态势实时监测、网络安全全景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分析与应急处置等方式,实现在网资产的自动发现和自动判断,进行IT资产全局绘制与风险防控,满足了公司运管范围内风险隐患的全生命周期管控需求。
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迎来2.0时代盛邦安全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解决方案2.0的核心思想是精准识别,精确防御,着眼于新形势下的新威胁,延展了资产梳理的范畴和治理体系。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沐表示:为化解网络安全带来的挑战,清华大学实现了从网络安全的应急处置,到加强日常的网络安全建设,从单纯依赖采购部署安全设备提高防护能力,到强化管理通过内涵式发展全方位打造防护体系的转变,并采取了十大管理与技术措施来提高网络保安全防护能力。
网络资产安全治理的卓越实践近年来,盛邦安全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教育、电力能源、政府、金融等行业用户,强化了用户网络资产治理和安全建设的水平,有力支撑网络安全风险防控、监测预警能力的提升。5月27日,盛邦安全召开安全有道,治理先行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解决方案2.0新品发布会,正式将其网络资产安全治理解决方案进化到2.0时代管理协同:一站式模型管理依靠远光天鸿的模型设计管控集成环境,可一站式解决模型设计、管理、管控相关问题,确保模型易设计、易使用、能管控、可追溯。过程协同:一体化设计研发远光天鸿的模型设计贯穿需求、设计、开发、上线应用的软件研发全链路流程,通过EA设计、通用设计、模型设计、特性配置、界面设计等能力一键生成可运行产品。
未来,远光软件仍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持续提升技术能力,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珠海市软件行业协会每年面向全市1000余家服务企业征集各类软件产品,从中评定出年度最佳技术创新产品。
同时,其特性配置、动态建模等功能又可为不同实体赋予特定业务能力,满足不同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需求。产品主要从四个方面提供协同设计能力:人员协同:全岗位线上协同远光天鸿打造了一个集设计、研发于一体的协同设计中心,满足包括架构设计、需求设计、功能开发等各阶段的设计需求,不同设计研发人员都可通过天鸿完成在线协同设计。
这次远光天鸿得以入选,不仅是对其产品创新能力的肯定,也是对远光天鸿产品应用价值的肯定。远光天鸿通过全岗位线上协同和一体化设计研发,有效减少研发团队在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传递失真、重复编码、团队在线协作难等问题,做到优化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